哈利・波特与魔法石

Differences

This shows you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versions of the page.

Link to this comparison view

哈利・波特与魔法石 [2025/07/28 16:40] – 创建 xiaoer哈利・波特与魔法石 [Unknown date] (current) – removed - external edit (Unknown date) 127.0.0.1
Line 1: Line 1:
-====== 哈利・波特与魔法石 ====== +
-===== 基本信息 ===== +
-  * **作品类型:** 小说,[[《哈利・波特》系列]]的第一部 +
-  * **作者:** [[J.K. 罗琳]] +
-  * **出版日期:** 1997年6月26日 (英国首版) +
-  * **英国书名:** //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's Stone// +
-  * **美国书名:** //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's Stone// +
-  * **故事时间:** 1991年至1992年 +
-===== 故事梗概 ===== +
-故事始于一个名叫[[哈利・波特]]的孤儿,他在姨夫[[弗农・德思礼]]和姨妈[[佩妮・德思礼]]的压迫下,住在[[女贞路4号]]的碗柜里。在他十一岁生日前夕,来自[[霍格沃茨魔法学校]]的信件开始不断寄来,尽管[[德思礼一家]]想方设法阻止,但信件最终还是由学校的[[钥匙管理员]]兼猎场看守[[鲁伯・海格]]亲手交给了哈利。 +
-[[海格]]告诉了哈利真相:他是一名巫师,他的父母[[莉莉・波特]]和[[詹姆・波特]]并非死于车祸,而是被有史以来最邪恶的黑巫师[[伏地魔]]所杀害。而哈利之所以幸存,是因为母亲为保护他而牺牲,这在他身上留下了一道古老的护身符咒。随后,[[海格]]带领哈利前往[[对角巷]]购买学习用品,哈利第一次接触到了[[魔法世界]],包括[[古灵阁]]巫师银行、[[奥利凡德魔杖店]],并收到了生日礼物——一只名为[[海德薇]]的雪鸮。 +
-在[[国王十字车站]]的[[九又四分之三站台]],哈利登上了[[霍格沃茨特快列车]],并在车上结识了[[罗恩・韦斯莱]]和[[赫敏・格兰杰]],三人很快成为了挚友。抵达[[霍格沃茨]]后,[[分院帽]]将哈利、罗恩和赫敏都分入了[[格兰芬多]]学院,而哈利的宿敌[[德拉科・马尔福]]则进入了[[斯莱特林]]。 +
-在学校里,哈利开始学习[[魔药课]]、[[变形术]]、[[黑魔法防御术]]等课程,并表现出在[[飞行课]]上的惊人天赋,破格成为了[[格兰芬多]][[魁地奇]]球队一个世纪以来最年轻的[[找球手]]。与此同时,哈利对严厉的[[魔药课]]教授[[西弗勒斯・斯内普]]产生了怀疑。 +
-三人组偶然发现,学校一条禁区走廊里藏着一条名为[[路威]]的三头犬,它守护着一个活板门。他们推断有人——极可能是[[斯内普]]——企图窃取活板门下的神秘物品。在一系列事件,包括一场[[魁地奇]]比赛中哈利的[[光轮2000]]扫帚被施咒后,他们更加坚信[[斯内普]]是幕后黑手。通过研究,他们发现被守护的物品是传说中能点石成金、制造[[长生不老药]]的[[魔法石]],其制造者是[[阿不思・邓布利多]]的好友[[尼可・勒梅]]。 +
-当他们得知[[伏地魔]]正潜伏在[[禁林]]中,并企图夺取[[魔法石]]以恢复肉身时,三人决定亲自阻止[[斯内普]]。他们通过了活板门下的一系列魔法关卡,包括[[魔鬼网]]、会飞的钥匙、巨型巫师棋和逻辑药水谜题。最终,只有哈利一人进入了最后的房间。 +
-然而,等待他的并非[[斯内普]],而是胆小口吃的[[黑魔法防御术]]教授[[奇洛]]。[[奇洛]]承认自己才是真正的图谋者,而[[斯内普]]一直在暗中保护哈利。更可怕的是,[[伏地魔]]的残存灵魂一直寄生在[[奇洛]]的后脑勺上。[[奇洛]]借助[[厄里斯魔镜]]的力量试图取出[[魔法石]],但只有不想利用它的人才能得到它,因此[[魔法石]]最终出现在了哈利的口袋里。在随后的搏斗中,由于[[莉莉・波特]]的爱所形成的保护魔咒,[[奇洛]]的身体一接触到哈利便会化为灰烬。最终,[[伏地魔]]的灵魂逃离,[[奇洛]]死亡。 +
-哈利在校医院醒来,[[邓布利多]]向他解释了所有谜团,包括他母亲的牺牲所蕴含的强大魔力,以及[[魔法石]]已被销毁的事实。在学年末的宴会上,由于哈利、罗恩、赫敏和[[纳威・隆巴顿]]的英勇行为,[[格兰芬多]]学院最终赢得了当年的[[学院杯]]。 +
-===== 在系列中的地位与影响 ===== +
-  * **世界观奠基:** 本书为整个[[《哈利・波特》系列]]构建了宏大而细致的[[魔法世界]]。它首次向读者介绍了[[霍格沃茨]]的运作模式、[[分院帽]]与[[学院杯]]制度、[[对角巷]]的商业生态、[[魁地奇]]比赛规则以及巫师社会的基本常识,为后续故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 +
-  * **核心角色登场:** 故事引入了贯穿全系列的主角三人组——[[哈利・波特]]、[[罗恩・韦斯莱]]和[[赫敏・格兰杰]],并塑造了[[阿不思・邓布利多]]、[[西弗勒斯・斯内普]]、[[鲁伯・海格]]、[[伏地魔]]、[[德拉科・马尔福]]等一系列关键人物的初始形象。 +
-  * **主线伏笔铺设:** +
-    * **[[伏地魔]]的回归:** 明确了[[伏地魔]]并未真正死去,其回归是整个系列的核心冲突。 +
-    * **[[斯内普]]的忠诚:** 揭示了[[斯内普]]角色的复杂性——他既憎恶哈利,又在保护他,这个谜团直到最后才被解开。 +
-    * **爱的魔力:** 首次提出“爱”是一种强大而古老的魔法,[[莉莉・波特]]的牺牲是哈利对抗[[伏地魔]]的根本武器。 +
-    * **[[死亡圣器]]的线索:** 哈利收到的[[隐形衣]]是三件[[死亡圣器]]之一,尽管在本书中其重要性尚未完全揭示。 +
-===== 封面与版本 ===== +
-  * **英国版 (Philosopher's Stone):** 由 Thomas Taylor 绘制的初版封面,描绘了一个戴着圆形眼镜、黑发凌乱的[[哈利・波特]]站在[[九又四分之三站台]],身旁是红色的[[霍格沃茨特快列车]]。这个形象成为了哈利最初的经典视觉符号。 +
-  * **美国版 (Sorcerer's Stone):** 美国 Scholastic 出版社将书名改为 //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's Stone//。封面由 Mary GrandPré 绘制,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也成为了后续所有美国版小说的标准,并对全球的读者认知产生了深远影响。 +
-  * **内容差异:** 除书名外,美国版对部分英式英语词汇进行了本地化处理,以适应美国读者的语言习惯(例如,将 "jumper" 改为 "sweater")。 +
-===== 幕后信息 ===== +
-  * **书名变更:** 美国出版商认为 "Philosopher's Stone"(哲学家之石)一词可能带有学术色彩,对目标儿童读者吸引力不足,因此建议更改为 "Sorcerer's Stone"(巫师之石)。[[J.K. 罗琳]]后来在访谈中表示,她同意了这一修改,但事后有些后悔,希望能坚持原名。 (作者访谈) +
-  * **电影改编:** 本书于2001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,由[[克里斯・哥伦布]]执导。电影在视觉上成功还原了书中的[[魔法世界]],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,并极大地推动了《哈利・波特》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。 (电影设定) +
-  * **献词:** 本书的献词为:“献给杰西卡,她喜欢故事;献给安妮,她也曾喜欢故事;献给迪,她第一个听了这个故事。” ("For Jessica, who loves stories, for Anne, who loved them too, and for Di, who heard this one first.")这三位分别是[[J.K. 罗琳]]的女儿、已故的母亲和她的妹妹。+